投资热点

孚锐商务,专注跨境每一步

首页 > 投资热点 > 中欧贸易新关系!如何看待中欧投资协议谈判完成?

中欧贸易新关系!如何看待中欧投资协议谈判完成?

孚锐商务 2021年01月07日

中国与欧盟的关系,近期再度达到一个新的里程碑。2020年12月30日,历时7年的谈判,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完成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(CAI),有望在2022年完成落地,这是继RCEP之后的第二个区域贸易协定。若此协定正式落地后,将为中西双方订定一套贸易标准,这可作为之后中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合作的参考。


谈判只是第一步

此次投资协定谈判完成,只是第一步。后续还需通过欧盟各国内部法律流程,包括欧盟委员会审批,欧洲议会的表决核通过,以及欧盟各国议会内部的审理等。尽管往后的过程看似长路漫漫,各界人士也普遍看好这次的协定。


政治因素考量

投资协定谈判选择在2020年末完成,带有浓厚的政治考量。时值美国总统的权力交接期,特朗普无暇干预欧盟谈判的进程,此外,英国脱欧在上周也取得重大进展,亲美的英国在此次欧盟谈判中也将失去话语权,此二因素将很大程度地降低双边贸易协定的不确定性,外界乐观预期,协议将会在明年初正式实行。


协议主要框架



市场准入产业备受关注

中国在此协议中,采取市场准入前的国民待遇标准,加上负面清单的模式。并首次对所有行业以负面清单形式作出承诺,与《外商投资法》的外资负面清单进行对接。中国很大程度地展现与欧盟共同合作的诚意,放宽诸多欧盟投资者的准入限制,承诺在大多数经济领域不对企业数量、产量、营业额、董事高管、当地研发、出口实绩、总部设置等实施限制,并允许与投资有关的人员入境和居留。


1. 制造业:根据欧盟FDI的资料显示,有将近一半是属于制造业,例如运输和电信设备,化学药品,医疗设备等。根据此次的协定,除了少数产能过剩的行业,中国承诺全面开放制造业的准入。 

2. 汽车行业:以往外过汽车行业进入中国须以合资的形式设立,根据此次的协定,中国取消合资企业的限制,并将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准入。

3. 金融服务:中国已承诺对欧盟投资者逐步开放金融服务业,例如银行,证券,保险和资产管理等。并取消合资企业和外国股权上限的限制。

4. 医疗卫生:对于大城市,包括北京,上海,天津,广州和深圳,中国将解除外资设立私立医院的合资限制。

5. 生技研发:中国已承诺对欧盟将不追加新的限制,并可能会在未来取消的当前的限制。

6. 电信服务:中国已承诺取消对电信服务的投资禁令。并向欧盟投资者开放,股本上限为50%。

7. 国际运输:中国允许欧盟对陆上运输活动进行投资,包括货物装卸,集装等。

8. 商业服务:中国将取消对房地产和租赁服务,运输业的维修和保养,广告与市场研究,管理咨询和翻译服务等领域的合资要求。

9. 环境服务:中国将取消对环境服务的合资要求,产业包括污水处理,废物处理,废气清洁,自然和景观保护,环境卫生等服务。  

10. 欧盟企业人员:欧盟公司的员工将可以在中国子公司工作长达三年,而不受劳动力配额等限制,并允许欧盟投资者在投资期间自由往来。


汽车产业未来可期

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,过去20年的双边投资约为2600亿欧元,中国对欧盟的直接投资累计流入近1200亿欧元。欧盟对中国的投资更高,超过1400亿欧元。根据2020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,汽车行业占整体欧盟投资中国FDI的总额79%,其次为消费品和农产品。在此之前,2019年第四季度,房地产和酒店以及金融业占比相当高。再往前回顾,不难看出汽车行业始终是欧盟投资中国最多的产业之一,德国汽车工业是主要投资国,在此次谈判中,德国有望成为欧盟受益最大的国家。未来一旦协议实施之后,势必会给中国汽车业造成冲击,但也终将带来一系列的变革与创新。


双方对市场开放的决心

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开发中国家的身分参与,包括世贸组织、气候变化等多边谈判,藉此可保留较多市场控制权利,以保护本土企业。然而,在此次协定中,中国选择放弃开发中国家的身分,以发达国家的身分与欧盟进行谈判,透过加大市场开放力度,展现对本土企业国际化的决心。


反观欧盟市场,多数为已开发国家,向来对外资就抱持开放态度,对特定行业的限制较少,因此在此次谈判中让步的空间不大,尽管如此,对国内许多高技术含量行业,在未来进入欧盟市场,仍有相当大的增长空间。


孚锐小结

此次的协议的签署,意味着中国在与西方的外交和贸易上,取得重大的进展。对欧盟加大开放的力度,一方面是期望后续能为本土产业带来转型与变革,另一方面期望能减少对美国供应链的依赖。


欧盟此次的开放,对中国而言,受益最多的产业无非是通信,光伏,新能源等产业。估计将来能在欧盟成员国中争取更大的市场,并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转型。此外,欧盟与中国的合作,将体现欧盟一向奉行的多边主义政策,试图从中美关系中找出新的可能性,同时也期望此协定能为疫情之后颓靡的欧盟市场注入活水。


预约咨询

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第一时间联系您